關鍵字研究
本計畫在文獻回顧、訪談的基礎上,透過關鍵字研究的方式,以期打破領域框架,綜合性地分析該年代的豐沛的創作生產場景,並尋找跨越領域限制的問題意識。
 
正因為臺灣的「跨領域」是整合不同領域來進行實驗,或透過實驗加以整合,相應於創作過程而開展的樣貌,並非以結果為標的,因此,僅僅著眼於作品或許會遺漏人物、事件本身的跨域能動性,並與真正能體現臺灣「跨性」(transness)特質的節點失之交臂。為了找到體現臺灣「跨性」的研究對象,各領域關鍵字在整理之後進行交集運算。
 
關鍵字在經過交集運算的初步篩選之後,逐漸出現可供分析的「造型性」(plasticité),在此,「造型性」不是傳統脈絡延伸出來的變形,而是介於新發現的過去與當下脈衝擠壓之間的「裂隙」。關鍵字在匯集、討論之後,得到數個關鍵字群,關鍵字群接續被聚焦為更明確的問題意識,最終成為下列18個關鍵字群,作為本計畫用以理解、分析臺灣八〇年代社會及文化生產樣貌的工具。
顯示全部關鍵字
美麗島事件

1979年6月,《美麗島》雜誌社成立,成員包括許信良、黄天福、張俊宏、施明德、呂秀蓮、楊青矗、陳菊等人,《美麗島》雜誌於8月創刊,為重要的黨外雜誌。該年12月,《美麗島》雜誌在高雄市舉辦紀念世界人權日的群眾大會,屢受到宫方阻擋及攻擊,9日先是發生鼓山事件,10日發生大規模民眾與憲警的暴力衝突,引發美麗島事件,13日軍警及情治人員展開全島黨外人士大速補。1980年 2月 20日警總軍法處以叛亂罪起訴黄信介等8人,其他人則送刑事法庭,28日發生林宅血案,3月18日起連續9天軍事法庭開始審訊,在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壓力下,不僅國外媒體大幅報導,國內報紙也刊載審訊過程及被告陳辭。美麗島事件及美麗島大審後,1981年,黨外人士紛紛在中央民意代表選戰中獲選,反對運動進人了新的階段,美麗島事件成為影響台灣政治、文化等多面向的重大事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