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字研究
本計畫在文獻回顧、訪談的基礎上,透過關鍵字研究的方式,以期打破領域框架,綜合性地分析該年代的豐沛的創作生產場景,並尋找跨越領域限制的問題意識。
 
正因為臺灣的「跨領域」是整合不同領域來進行實驗,或透過實驗加以整合,相應於創作過程而開展的樣貌,並非以結果為標的,因此,僅僅著眼於作品或許會遺漏人物、事件本身的跨域能動性,並與真正能體現臺灣「跨性」(transness)特質的節點失之交臂。為了找到體現臺灣「跨性」的研究對象,各領域關鍵字在整理之後進行交集運算。
 
關鍵字在經過交集運算的初步篩選之後,逐漸出現可供分析的「造型性」(plasticité),在此,「造型性」不是傳統脈絡延伸出來的變形,而是介於新發現的過去與當下脈衝擠壓之間的「裂隙」。關鍵字在匯集、討論之後,得到數個關鍵字群,關鍵字群接續被聚焦為更明確的問題意識,最終成為下列18個關鍵字群,作為本計畫用以理解、分析臺灣八〇年代社會及文化生產樣貌的工具。
顯示全部關鍵字
實驗劇展

1979年,姚一葦出任「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」主任委員,與趙琦彬、婁春喜等人,為使新一代創作者能盡情實驗戲劇的創造性,排除商業性觀眾取向的考量,於南海路國立藝術館,推動為期五屆 (1980-1984)的「實驗劇展」。不僅帶動看戲風氣,期間更催生出「蘭陵劇坊」 、「方圓劇場」、「小塢劇場」、「大觀劇場」、「華岡劇團」、「工作劇團」、「人間世劇團」等劇團,培養相關戲劇界人才,如金士傑、劉靜敏、黄建業、黃承晃、賴聲川、李國修、卓明、蔡明亮、王友輝、陳珨玲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