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字研究
本計畫在文獻回顧、訪談的基礎上,透過關鍵字研究的方式,以期打破領域框架,綜合性地分析該年代的豐沛的創作生產場景,並尋找跨越領域限制的問題意識。
 
正因為臺灣的「跨領域」是整合不同領域來進行實驗,或透過實驗加以整合,相應於創作過程而開展的樣貌,並非以結果為標的,因此,僅僅著眼於作品或許會遺漏人物、事件本身的跨域能動性,並與真正能體現臺灣「跨性」(transness)特質的節點失之交臂。為了找到體現臺灣「跨性」的研究對象,各領域關鍵字在整理之後進行交集運算。
 
關鍵字在經過交集運算的初步篩選之後,逐漸出現可供分析的「造型性」(plasticité),在此,「造型性」不是傳統脈絡延伸出來的變形,而是介於新發現的過去與當下脈衝擠壓之間的「裂隙」。關鍵字在匯集、討論之後,得到數個關鍵字群,關鍵字群接續被聚焦為更明確的問題意識,最終成為下列18個關鍵字群,作為本計畫用以理解、分析臺灣八〇年代社會及文化生產樣貌的工具。
顯示全部關鍵字
筆記劇場

1985 年,由「蘭陵劇坊」成員黃承晃成立,成員包括老嘉華、王耿瑜、陳懷恩、楊麗音等人。「筆記劇場」受到「進念・二十面體」的榮念曾影響,實驗性強烈,曾於新象小劇場推出《流言》、《舊約》等作品。於《楊美聲報告》(1985)一劇中,全部演員皆以楊美聲自稱,搭配歷年報紙投影,報告自身成長背景,即興演出,展現獨特劇場語言。 而《地震》(1986)一劇中,首度使用裸體演員,引發劇場界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