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字研究
本計畫在文獻回顧、訪談的基礎上,透過關鍵字研究的方式,以期打破領域框架,綜合性地分析該年代的豐沛的創作生產場景,並尋找跨越領域限制的問題意識。
 
正因為臺灣的「跨領域」是整合不同領域來進行實驗,或透過實驗加以整合,相應於創作過程而開展的樣貌,並非以結果為標的,因此,僅僅著眼於作品或許會遺漏人物、事件本身的跨域能動性,並與真正能體現臺灣「跨性」(transness)特質的節點失之交臂。為了找到體現臺灣「跨性」的研究對象,各領域關鍵字在整理之後進行交集運算。
 
關鍵字在經過交集運算的初步篩選之後,逐漸出現可供分析的「造型性」(plasticité),在此,「造型性」不是傳統脈絡延伸出來的變形,而是介於新發現的過去與當下脈衝擠壓之間的「裂隙」。關鍵字在匯集、討論之後,得到數個關鍵字群,關鍵字群接續被聚焦為更明確的問題意識,最終成為下列18個關鍵字群,作為本計畫用以理解、分析臺灣八〇年代社會及文化生產樣貌的工具。
顯示全部關鍵字
春之藝廊

1978年成立。成立之初,春之藝廊創辦人之一陳逢椿聘請吳耀忠擔任經理。吳耀忠師承李梅樹,擅長寫實主義繪畫,並曾因「民主台灣聯盟」案入獄。陳逢椿也因此冒著被情治單位調查的風險。吳耀忠於擔任經理期間(1978-1981),透過藝廊實踐其對於現實的關注,規劃藝文系列講座,並與《雄獅美術》合辦「雄獅美術新人獎」第四、第五屆,也推出長年受藝壇忽略,如陳澄波、洪瑞麟等前輩藝術家的畫展,奠定了強調藝術教育、鼓勵創作的營運方針。至1987年歇業前,則由具歷史系背景的李錦季擔任經理,在此期間曾推出傳統與前衛兩種類型迥異的展覽,包含裝置、表演、錄像等台灣當時仍罕見的創作形式,如1984年的「異度空間」,提出新的觀展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