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字研究
本計畫在文獻回顧、訪談的基礎上,透過關鍵字研究的方式,以期打破領域框架,綜合性地分析該年代的豐沛的創作生產場景,並尋找跨越領域限制的問題意識。
 
正因為臺灣的「跨領域」是整合不同領域來進行實驗,或透過實驗加以整合,相應於創作過程而開展的樣貌,並非以結果為標的,因此,僅僅著眼於作品或許會遺漏人物、事件本身的跨域能動性,並與真正能體現臺灣「跨性」(transness)特質的節點失之交臂。為了找到體現臺灣「跨性」的研究對象,各領域關鍵字在整理之後進行交集運算。
 
關鍵字在經過交集運算的初步篩選之後,逐漸出現可供分析的「造型性」(plasticité),在此,「造型性」不是傳統脈絡延伸出來的變形,而是介於新發現的過去與當下脈衝擠壓之間的「裂隙」。關鍵字在匯集、討論之後,得到數個關鍵字群,關鍵字群接續被聚焦為更明確的問題意識,最終成為下列18個關鍵字群,作為本計畫用以理解、分析臺灣八〇年代社會及文化生產樣貌的工具。
顯示全部關鍵字
優劇場

1984 年,劉靜敏獲選進入波蘭劇場大師葛羅托夫斯基所領導的工作坊受訓,學習「貧窮劇場」的演員訓練方法,重新認知到表演、藝術的本質。返國後,於1988年6月創立「優劇場」,陸續發表《地下室手記浮士德》、《重審魏京生》與「溯計畫」等系列作品。其中,《重審魏京生》於當時因演出內容敏感,遭教育局下達警告,引發劇場界群起抗議。而「溯計畫」的發展,也使「優劇場」對於自身身體語彙與表演方法的追溯,逐漸轉型成如今的「優人神鼓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