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字研究
本計畫在文獻回顧、訪談的基礎上,透過關鍵字研究的方式,以期打破領域框架,綜合性地分析該年代的豐沛的創作生產場景,並尋找跨越領域限制的問題意識。
 
正因為臺灣的「跨領域」是整合不同領域來進行實驗,或透過實驗加以整合,相應於創作過程而開展的樣貌,並非以結果為標的,因此,僅僅著眼於作品或許會遺漏人物、事件本身的跨域能動性,並與真正能體現臺灣「跨性」(transness)特質的節點失之交臂。為了找到體現臺灣「跨性」的研究對象,各領域關鍵字在整理之後進行交集運算。
 
關鍵字在經過交集運算的初步篩選之後,逐漸出現可供分析的「造型性」(plasticité),在此,「造型性」不是傳統脈絡延伸出來的變形,而是介於新發現的過去與當下脈衝擠壓之間的「裂隙」。關鍵字在匯集、討論之後,得到數個關鍵字群,關鍵字群接續被聚焦為更明確的問題意識,最終成為下列18個關鍵字群,作為本計畫用以理解、分析臺灣八〇年代社會及文化生產樣貌的工具。
顯示全部關鍵字
《拾月》

《拾月》劇展由王墨林策劃,集結「河左岸」、「環墟」、「筆記」三個劇團所創作的劇作與王俊傑的繪圖裝置,於1987年10月25-26日於三芝海岸邊的廢棄造船廠及飛碟屋演出。演出時間恰好接近國家兩廳院 正式開幕期間,相較於兩廳院的空間,《拾月》以開放式的演出場地,去除演員與觀眾隔絕的鏡框舞台,打破過往演戲、觀戲之形 式,以省思劇場的其他可能性。演出時恰逢風雨交加的天氣,而各劇團的競相演出,不 僅展現八〇年代小劇場的前衛性與實驗性,混雜交織的演出現場,更呈現跨領域的實踐企圖。(參考「在地實驗」https://archive.etat.com/etat- varchive/7293/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