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字研究
本計畫在文獻回顧、訪談的基礎上,透過關鍵字研究的方式,以期打破領域框架,綜合性地分析該年代的豐沛的創作生產場景,並尋找跨越領域限制的問題意識。
 
正因為臺灣的「跨領域」是整合不同領域來進行實驗,或透過實驗加以整合,相應於創作過程而開展的樣貌,並非以結果為標的,因此,僅僅著眼於作品或許會遺漏人物、事件本身的跨域能動性,並與真正能體現臺灣「跨性」(transness)特質的節點失之交臂。為了找到體現臺灣「跨性」的研究對象,各領域關鍵字在整理之後進行交集運算。
 
關鍵字在經過交集運算的初步篩選之後,逐漸出現可供分析的「造型性」(plasticité),在此,「造型性」不是傳統脈絡延伸出來的變形,而是介於新發現的過去與當下脈衝擠壓之間的「裂隙」。關鍵字在匯集、討論之後,得到數個關鍵字群,關鍵字群接續被聚焦為更明確的問題意識,最終成為下列18個關鍵字群,作為本計畫用以理解、分析臺灣八〇年代社會及文化生產樣貌的工具。
顯示全部關鍵字
《之乎者也》

1982年,羅大佑發行首張專輯《之乎者也》。羅大佑在正式發行、尚就譠中國醫藥學院之前,已發表《戀曲1980》、《童年》、《光陰的故事》、《鹿港小鎮》等歌曲。當時許多歌曲反應當下台灣的社會問題。〈之乎者也〉曾經遭到新聞局審查,而將原先歌詞中的「歌曲審查之,通不通過乎,歌曲通過者,翻版盜印也」改為「眼睛睜一隻,嘴巴呼一呼,耳朵遮一遮,皆大歡喜也」。1983 年,羅大佑在中華體育館舉辦跨年歲末演唱會,成為台灣第一位辦搖滾演唱會的歌手,當年出的第二張專輯《未來的主人翁》,批判力道更猛烈,也招來更多官方關切,1984年發行《家》之後,於年終演唱會後赴美,暫別台灣流行歌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