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現代美術》 199
#《現代美術》專題

本期特別企劃「啟蒙・八〇」收錄四篇文章:由計畫主持人王俊傑撰寫的引言〈劇場.八○:眾聲喧嘩與未竟批判〉、計畫主持人王俊傑採訪黎煥雄後整理之〈八○年代的身體伏流──黎煥雄:「在沒有行動場合、 行動現場的年代,我們的現場就是劇場」〉、由計畫主持人王俊傑及黃建宏主持,王墨林、黃建業、王耿瑜與談的〈「劇場.八○」閉門會議側記〉、林怡秀撰寫的〈八○.聚會所〉。

黎煥雄回溯1980年代下,對於既有藝術表現形式的不滿足,以及現代文學、批判理論的浸潤,如何影響「河左岸劇團」的劇場語彙,1987年《拾月》的聯演則呈現當時小劇場工作者對於衝撞體制的嘗試。〈「劇場.八○」閉門會議側記〉除了透過同時接觸電影、劇場領域的三位專家學者,討論實驗劇展及金馬影展等映演平台的建制、白虎社等外來演出對本地創作者的影響,也提及當年各劇團對於開發身體訓練方法的嘗試。〈八○.聚會所〉則呈現10個在1980年代匯集各界創作者的場址,包含:南海路美國文化中心、紫藤廬、明星咖啡、台灣藝術教育館、電影圖書館、耕莘文教院、華燈藝術中心、太陽系、新象藝術中心及皇冠藝文中心。


本期目錄

專題 展覽檔案察考:設計工藝篇

導言:舊事新語/周安曼

工藝重返美術館:香港M+ 博物館設計及建築主策展人Ikko Yokoyama專訪/Ikko Yokoyama、周安曼

〔紙上檔案展〕北美館早期設計工藝展覽選輯/周安曼

特別企劃 啟蒙・八○

劇場.八○:眾聲喧嘩與未竟批判/王俊傑

八○年代的身體伏流──黎煥雄:「在沒有行動場合、 行動現場的年代,我們的現場就是劇場」/黎煥雄、王俊傑

「劇場.八○」閉門會議側記/王俊傑、林怡秀

八○.聚會所/林怡秀

藝術家特寫 楊世芝

書中美術館:拼拼看!與未知一起飛翔/楊世芝

楊世芝訪談/廖春鈴、林晏

美術館短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