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灣八○: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》
#研究專刊

 

本研究計畫在第二年度,與遠足文化(黑體文化)合作,出版研究專刊《台灣八○: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》,一方面以思潮出版、視覺藝術、劇場、動態影像與文學五個領域的發展狀況作為理解該年代「跨性」的基礎,另一方面,則以關鍵字群鬆動上述領域,企圖以人及事件的匯集,來理解當時的樣貌。

全書分為兩個部分:第一部分「關鍵字群」中,在五個領域之下,各以3至4個關鍵字群,收攏包含人名、團隊、作品、展演計畫、事件、媒體等類項的關鍵字。第二部分「領域研究」同樣以五個領域作為子題,分別收錄一篇領域觀察文章,並收錄研究過程中的主題論壇、個人訪談側記。此外,書末亦在附錄處提供年表及索引,供未來研究先進以此為基礎,進一步擴展對台灣八〇的認識。

 


書籍資料:

ISBN:9786269668076

叢書系列:灰盒子

規格:平裝 / 272頁 / 17 x 23 x 1.7 cm / 普通級 / 全彩印刷 / 初版

出版地:台灣

本書分類:藝術設計> 藝術總論> 藝術史

 

書籍目錄:

 

部長序 李永得

推薦序 華麗的反叛:台灣八○年代的迴光/詹宏志

序論 台灣八○.自我啟蒙技術: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/王俊傑、黃建宏

 

台灣八○關鍵詞──事件、作品、媒體雜誌、機構組織

解嚴/《當代》雜誌/《文星》雜誌/《婦女新知》雜誌/紀實攝影 /《人間》雜誌/美麗島事件/《自由時代》雜誌/志文出版社/桂冠圖書公司/唐山出版社/結構群出版社/「唱自己的歌」/《之乎者也》/《雄獅美術》/文化造型運動/雄獅美術新人獎/春之藝廊 /美國文化中心/101現代藝術群/《機能喪失第三號》/紅星事件/息壤/520農民運動/五二○藝術實踐聯展/《歷史如何成為傷口》/錄像藝術/臺北市立美術館」/耕莘文教院/實驗劇展/華燈藝術中心/雲門舞集/蘭陵劇坊/《包袱》/《荷珠新配》/優劇場/洛河展意/環墟劇場/筆記劇場/河左岸劇團/零場121.25實驗劇團/臨界點劇象錄/《拾月》/《驅逐蘭嶼的惡靈》/《溯計畫》/小劇場運動/新象藝術中心/皇冠小劇場/進念.二十面體/瑪莎.葛蘭姆/辣媽媽劇坊/白虎社/葛羅托夫斯基/電影圖書館/《電影欣賞》/試片室/金穗獎/台灣新電影/另一種電影/《十一個女人》/《光陰的故事》/削蘋果事件/《一切為明天》/綠色小組/《絲綢之路》/《芬芳寶島》/《映象之旅》/「司迪麥口香糖」電視廣告/MTV/《楚留香》/《夏潮》雜誌/《自立晚報》副刊/《聯合報》聯合副刊/《中國時報》人間副刊/報導文學/皇冠出版社/《中外文學》/後現代/文學論戰/文學獎

 

▍第一部分 關鍵詞群

一、思潮與出版

黨外雜誌

思潮譯介

本土化與非西方世界引介

回歸現實

二、視覺藝術

在體制內實驗

反體制的前衛精神

跨媒體實驗

藝文新知的聚所

三、劇場

戰後至當代的劇場變革

外來訓練方法引介

自我身體的追尋與實踐

劇場介入政治

四、動態影像

新電影與女性

寫實與身體

主流媒體與多元平台

五、文學

書寫多元聲音

文學書寫的意識

記憶與歷史

 

▍第二部分 領域研究

一、思潮與出版

無限後延的補時/實:思潮與出版觀察

「思想的衝突與妥協」主題論壇

「思潮、出版與媒體化」主題論壇

文化生態的協力與編織,從低角度綻放花朵的八○年代──詹宏志訪談

二、視覺藝術

反身與革新:視覺藝術觀察

「創作的轉向與宣言」主題論壇

跨域空間的歷險──吳瑪悧:「如果展覽一直做下來,最終會成為台灣的檔案」

翻轉景觀社會的行動者──李銘盛:「在我的演出裡,沒有惡意與破壞」

三、劇場

狂飆身體:劇場觀察

「現代性旗幟下的跨界對話」主題論壇

跨域身體的激盪與演進──吳靜吉談壓抑年代的實驗劇場

靈光的著陸──鍾明德回顧八○年代

文學啟蒙與劇場身體──黎煥雄:「在沒有行動場合、行動現場的年代,我們的現場就是劇場」

四、動態影像

寫實需求與景觀欲望:動態影像觀察

「影像異托邦」主題論壇

典範轉型中的行者──蔡明亮:「我走了一條不歸路,就往另外一條路去了」

青年放浪記──鴻鴻:「劇場就像一個平台,它讓所有人自由進出」

五、文學

覆寫台灣:八○年代文學觀察

「在地、寫實與認同」主題論壇

 

結論 失速內飆的文化運動:跨域人的未知之域/王俊傑、黃建宏

 

附錄 

年表

索引

 

購書連結
博客來   |   誠 品   |   金石堂    |   讀 冊    |   三 民   |    友善書業   |    Momo   |   讀書共和國  |   

Readmoo(電子書)   |   KOBO(電子書)